忽然決定要去基隆玩一天,其實很久以前就想要到基隆玩,不過一直都沒安排,這次因為氣象預報假日會下雨,但前一天又轉報導是晴朗好天氣,於是星期五晚上匆匆的上網查行程,原本的構想是租機車趴趴走,但聽說基隆火車站外只有一間租車行,而且評價似乎不是很理想,價格又貴,因此決定坐客運玩基隆,基隆客運還蠻發達的,坐客運也比較輕鬆。
隔天一早,到板橋車站搭電車,坐到基隆不用1小時,早上坐車的人還不算多,至少過了台北車站之後就沒什麼人。抵達基隆,天氣真的很好,藍天白雲、陽光耀眼,幸好有出來走走,不然這種天氣待在家裡一定會很不舒服:)。
我們到車站左斜前方的客運站搭車,右斜前方的客運站是往瑞芳方向,第一站是白米甕砲台,要搭301往太白莊的車到最後一站。等了一會車就來了,往太白莊的是小巴,後來發現車還蠻多的,到太白莊一趟車資NT.15。
原本以為到那需要花上半小時,事實上不用15分鐘就抵達目的地,而且站跟站之間的距離好近,跑馬燈快的有些站名都還沒跑出來就到下一站,抵達終點時我們還不知道,是司機大哥說終點到了我們才快快下車。下車之後忽然間失去方向,這地方看起來有那麼點荒涼,想要找個人問路都找不到,最後在路邊看見有人要開車,快快衝上去問白米甕砲台怎麼走。原來在下車處繼續往前走,沒走多久就可以在左邊看見一個白米甕砲台的標示牌。
沿著指示往上走,途中遇到叉路也會有寫著砲台的噴漆指引。
沿途都是爬坡,時間又接近中午,天氣真的好熱,走到覺得都快中暑了。其實從下面走上去不停留大約只要5~10分鐘,看見協和火力發電廠的三支煙囪就知道我們要抵達了。
終於抵達砲台了。
首先會先看見一間廁所,這裡附近原為駐守砲台的士兵生活使用區域,原有兵舍、砲具庫、儲水所等設施,不過目前唯一留存完整的僅有這間廁所。廁所裡看起來比較舊一點的裝潢,像小時候在鄉下看到的那種磁磚,找不到洗手台。
庫房,為白米甕砲台附屬遺跡三棟主要建築物之ㄧ,其珍貴之處在於完整保留了其他砲台庫房都已不復存的鋼製屋架結構。不過現在看起來很殘破,乍看之下像是一棟廢棄破屋。
繼續往前走,慢慢接近砲台處。
走上砲台,可見昔日放置炮彈的儲彈孔。
沿著邊邊爬小樓梯上去,映入眼簾的是廣闊的大海,不遠處的基隆嶼也清楚可見,這裡的視野真的很好,大海藍的好漂亮,跟天空一起整片的藍,令人心曠神怡,還能更清楚的看見另一邊的火力發電廠。
走向旁邊的一個小碉堡,這裡是指揮所,為砲台指揮及聯絡通信的指揮中樞,也兼作左翼分觀測所之用。這裡面可以進入,不過看起來有點恐怖,我一個人不敢進去,只在外面探頭看一下(Lun覺得太熱到另一頭的涼亭休息去了>///<)。
天氣真的很熱,在涼亭稍作休息,這裡可以看見整片海和砲台。
旁邊有個階梯,看起來很陡,Lun大學時曾跟同學來這邊,但是當時沒爬上去看,兩人休息過後決定一口氣衝上去。階梯真的好陡好陡,走到我覺得呼吸困難,上去之後很努力的順氣,看來平常運動量嚴重不足。
上面就是觀測所(射擊指揮所),為砲台右翼射擊指揮中心,此處構造形式、材料皆與日治時代其他設施不相同,極可能為清代砲台觀測所的遺購。景觀還不錯,能夠看海,不過其實在下面看海就很漂亮了,不用特地爬那麼高,這裡真的太陡了,好累˙˙˙。
沿著陡陡的階梯走回去,下坡比較沒那麼累,不過覺得腿都要軟了,離開這裡,覺得好累好渴又沒帶水,Lun倒是熟門熟路的找了一間看起來疑似雜貨舖的店問有沒有賣飲料(曾經在基隆當過一陣子兵的經驗),對方跟我們指引買飲料要到旁邊一家店,因為門是關起來的,跟我們說自己將門推開就可以了,這真是太厲害了,從外觀還真看不出來這裡是雜貨行(或許可以從門口的飲料海報窺得一二),裡面果真賣了很多小零食,飲料則到一旁的家用冰箱自己拿。
鄉下小雜貨舖價格跟便利商店一樣,有了飲料喝,坐在店家外面的長木椅上,覺得好舒服。
休息的差不多,天氣真的好熱,雖然一度好想直接衝回家,不過難得來一趟還是要繼續往佛手洞前進。關於白米甕炮台:
白米甕砲台又稱光華古砲台,為台閩地區國家三級古蹟,類別屬關塞,位於基隆港口的西岸(基隆市中山區太白里光華路37號巷底),創建於清光緒年間。與東岸的和平島砲台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門,形勢非常險要,可能早在十七世紀西班牙及荷蘭佔據時期即曾置砲台,故白米甕砲台又有「荷蘭城砲台」之稱。區內有指揮所、觀測台、砲盤區等,砲堡上有三座巨型砲位,堡內可容納千人。佇立在砲台上任何地方,視野都非常遼闊,海上風光盡收眼底。<擷取自台北旅遊網>2010基隆一日遊
白米甕砲台→仙洞巖、佛手洞→潮境公園→海門天險交通工具:火車+客運
拍攝日期:2010.08.28
使用相機:Canon EOS 550D
延伸閱讀:
【遊び】基隆。仙洞巖˙佛手洞
【遊び】基隆。潮境公園
【遊び】基隆。海門天險(二砂灣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