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5年沒來到石門洞,一直很想再來這邊看看
從綠色礁岩海岸過來只有短短的路程
原本還在發呆的我忽然被告知石門洞到了≧▽≦




和5年前不同的是,今天的遊客好多
除了在海邊和沙灘上玩沙的小朋友
還有帶著涼椅、各式食物坐在海蝕拱門下乘涼的人
整個石門洞看起來超熱鬧
之前來時沒什麼遊客看著夕陽西下感覺很不錯
今天人太多了,少了那麼點悠閒氣氛
不過遠方的海洋美麗依舊



石門的海灘是貝殼沙
隨便撈一把都可以看見細細的貝殼,非常漂亮


附近岩石上有許多綠藻,和綠色礁岩海岸相同
看起來很特別,遠遠看會以為是青苔
這也是這邊的特色,附近的沿岸都有相同的景觀





在石門洞周邊晃一下,有興致的話可以玩玩水或沿著階梯爬上海蝕拱門遠眺大海
下午一點多,在太陽熱力放射下,大家活力不減
相比之下怕曬我就顯的遜的多
戴著口罩、太陽眼鏡看起來有詭異的fu,一點都不陽光≧▽≦



交通工具:機車
拍攝日期:2010.05.01
使用相機:Canon EOS 550D
點小圖連結相簿
石門。海岸˙綠石槽

關於石門洞:
石門洞位於石門鄉尖鹿村海岸。清朝乾隆年間到此地開墾,就用海邊這座形狀像拱門的海蝕洞,替此地命名為石門。台灣光復以後,沿用此為鄉名。石門鄉同時也是台灣最北的一個鄉。
石門地形在地形學稱為「海蝕拱門」,是海蝕地形的奇景。百萬年前大屯山火山群噴發後,堆積了厚厚的火山熔岩與碎礫。爾後因豪雨造成山崩,於是砂土和岩塊被流衝下來,在海岸邊重新堆積形成一小山頭。岩層因受海浪長期侵蝕而形成海蝕洞,再經過長期海浪沖擊,將岩壁貫穿,而形成海拱。由於海拱是經由海蝕作用形成,所以當初應該是發育在海平面附近,然而目前岩洞基部已高出海平面約2公尺,洞頂海拔有10餘公尺,這個現象可說明此地受地殼上昇運動的影響,地面抬升,拱門因而離開海面,停止了海水的侵蝕,才能保留住現今的景觀。
石門洞頂上植物叢生,岩壁裸露出大小石粒,可明顯看出岩層構造的成份。而且也可在洞頂發現許多奇形怪狀、頗富玩賞之趣的石頭,此地不僅可欣賞地形奇景外,也是絕佳的地質教室。
<擷取自石門鄉公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波莉朵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